寶坻交警利用指揮交通指揮平臺對該地區2019年上半年交通事故及亡人事故情況進行了研判分析:
數據顯示,機動車與非機動車發生的亡人事故占比54.3%,成為亡人事故中的“頭號殺手”。
為什么轉彎過程中,最容易發生機非事故?
1、 改變行駛軌跡—與其他交通參與者的互動變得關鍵。
2 、凡是轉彎的地方都屬于路口范疇—路口的交織點增大。
3、 轉彎過程中存在盲區—駕駛員觀察受限。
在安全管理中,解決容易引發事故的誘因也就找到了安全的不二法門。因此在轉彎過程中以上三點誘因可以轉化成以下三點相應的解決方案:
1、提前評估路口風險,同時燈光作為溝通工具是必不可少的,交法明確規定:要在路口30-10米距離按轉彎方向打轉向燈。所以轉向燈要早開,給別人反應與決策的時間。反之如果先減速再打燈,給別人帶來的就是“突然”的感覺。
2、進行充分的減速、直線時減速,這是為人的反應與車輛物理極限提供充足的裕度。作為乘用車90度的彎角,40公里時速是失控的一個臨界點。充分降低車速后,再次進行路口360度全面的觀察。很多駕駛員采用彎中減速,等發現問題來不及處理,甚至出現因為改變車輛重心而出現的失控。全面觀察包括正向直接視野180度及所有后視鏡的間接視野。以上1.2步所做到的是:在確保合理車速的情況下實現:觀察、打燈、再觀察。
3、 轉彎時車輛盲區的控制是:對于左轉彎的A柱盲區,要前后移動頭部;對于右轉彎后視鏡盲區,要扭頭通過側窗觀察確認。
因此大家是否發現,越是容易出現事故的位置,往往都是若干種風險的疊加。轉彎中既有路口風險、又有類似并線的風險、同時還出現盲區,因此我們需要進行一系列的組合動作來完成。
上一篇:防御性駕駛之車輛彎道行駛